01.28 故宮日歷:文創產品的創造力
毫無置疑,在文創產品設計領域,故宮是一個非常有市場的巨大的IP,廣泛的認知度,悠久的時間積累下來的文化財富,都給了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來源。而近年來圍繞傳統文化為熱點的文創產品,故宮日歷成了一個品牌現象。查查資料,原來故宮日歷由來已久,早于民國時代就已經開始,且曾經連續出版5年,早在其時就已經成為了眾多風雅人士的案頭必備之物,當然可以說,從宮廷到民間,“故宮”這個神秘的文化符號,從此飛入尋常百姓家。俞平伯更曾將《故宮日歷》送給老師周作人,梁實秋也在信中提過獲贈《故宮日歷》的事,并且對故宮日歷贊譽有加。而今,講過眾多的演繹,加以精美的包裝設計和再設計,故宮日歷逐漸又再一次走入現在人的日常生活中。
傳統文化經常給人一種嚴肅,古板的印象,長久以往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播、發展和復興,而文創作為一種現代的創意思潮,融合了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和傳播文化中容易被再現再造的部分,讓傳統文化中溫情、可愛的一面盡顯在世人面前,真是大功一件,5000年的積淀需要新的事物來給予重新生發的力量,不破不立。
既繼承傳統,又嘗試創新
每本《故宮日歷》是濃縮的中國文化藝術史,也是許多珍藏者眼中的“最美日歷”。
據介紹,最早的《故宮日歷》問世于1933年,并連續出版了5年。俞平伯曾將《故宮日歷》送給老師周作人,梁實秋也在信中提過獲贈《故宮日歷》的事。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回憶,2009年初,他赴香港開會,一位文博界同仁提到自己手中有一本民國時期的 《故宮日歷》,希望贈與故宮。回北京后,鄭欣淼向故宮出版社介紹了民國時期的 《故宮日歷》,認為這是一個傳播藝術、普及文化的好載體。
由此,被遺忘經久的《故宮日歷》“復活”了,以1937年版《故宮日歷》為藍本的“復刻版”于2009年問世。2010年,《故宮日歷》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嘗試創新。2011年,《故宮日歷》以生肖作為或隱或顯的主題。2012年,龍年《故宮日歷》升級為彩版。如今,“故宮日歷”四個字仍沿用了1937年版日歷封面的字體——由《史晨碑》漢隸集字而成。
打開日歷,左邊是故宮藏品,從歷代書畫到雕塑、服飾、器物等應有盡有。右邊的日期,是從故宮收藏的古代楷書和隸書碑拓中選出的字體。內頁用紙精良。正是如此精心的細節及布局,讓日歷也成了精美的收藏品。
擴展產品系列形成“日歷家族”
“《故宮日歷》的每一頁內容、文字、圖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,以呈現深厚的文化內涵。”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、2019年《故宮日歷》主編陳麗華介紹。
2019年為己亥年,生肖豬,因此2019年《故宮日歷》選取表現“福豬”與“富足”生活的文物藏品365件,集成一冊。每件藏品的注解,由故宮博物院器物部專家馮賀軍、劉岳、韓倩和書畫部專家李湜花了2個月時間編寫完成。
不僅如此,故宮出版社還推出了“日歷方陣”,包括《故宮日歷》黃金典藏版、漢英對照版,以及《故宮滿漢全席日歷》《故宮如意日歷》等產品,組成了內容豐富的“日歷家族”。
“故宮博物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寶庫,但每年能走進故宮參觀的觀眾畢竟是少數,每年能展出的文物數量也極為有限,難以滿足廣大社會公眾了解故宮文化的熱切需求。”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,《故宮日歷》是一個極好的載體,成為溝通院藏珍品和普通人日常生活之間的橋梁。
單霽翔說,故宮不但要有大型、厚重的文化創意產品,還要有小型、精巧的文化創意產品。近年來,故宮文化創意事業“多點耕耘、多面開花”,今后,故宮將更關注社會和人們的生活,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。
–
以上部分內容轉自文匯網。
暫無評論